探尋廢棄物處理的科學模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董紅敏就豬場廢棄物處理與糞便養分管理計劃與大家進行了探討,她指出,我國當前面臨的環境問題復雜,養殖規模大,先進的生產體系可以借鑒,廢棄物處理利用設施和技術開始投入使用,但是養殖小散戶未被淘汰,管理落后,糞污處理仍是難點。隨后董紅敏還介紹了廢棄物處理的模式,分析了各種模式的優缺點和適用范圍,為養殖戶提供因地制宜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并提供了適合我國養殖業發展的種養循環利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從飼料管理、節水減量、糞便處理貯存、糞便農田利用、田間管理、記錄及監測等方法出發,達到減少排放和污染的循環利用模式,從而實現科學減排。
低排放養殖從源頭減排做起
贏創營養與消費化學品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副總裁ThomasKaufmann給大家帶來了解決養殖環保的又一個方法——低排放養殖,從而緩解集約化養豬對環境的污染。ThomasKaufmann強調,中國現在面臨著環保的嚴峻考驗,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養殖的糞污處理環節,但是他表示,這是養殖的后端,解決了養殖后端問題,而前端不解決,就會不斷地進入危機循環,因此,只有把養殖的前端問題解決,糞污處理問題自然迎刃而解,源頭減排就是我們的方向。如何進行源頭減排,ThomasKaufmann從營養水平層面進行了剖析,通過計算找出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元素的需要量,合理配比營養和飼料配方,拒絕營養過剩而帶來的環境負擔。
南北方廢棄物處理的不同模式
華南農業大學廖新俤教授介紹了溫氏廢棄物處理利用模式與經驗,講到溫氏采用“公司+合作家庭農場”的農業產業化推廣模式,目前溫氏在全國20多省市擁有5.85萬合作家庭農場,其中肉豬合作家庭農場2萬多戶。對于廢棄物處理模式,需要按照不同豬場類型分別處理,肉豬家庭農場采用舍外降解床,這也成為了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之一。種豬場則因區分南北方,模式也有所不同,北方處理模式前端通過用水量控制以及分離固體和厭氧使沼液最大限度的減量,在后端實現沼液資源化利用,南方處理模式則采用深度處理加場內回用的方式,70%以上達標但不對外排放。
對于環保工作,廖新俤教授也提倡從源頭做起,并建立完善的環保工作管理體系,不斷進行環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保障設施的有效運行。廖新俤教授最后強調,在環保工作面前,設施雖然是基礎,但關鍵還是在管理。
日本豬糞尿處理技術借鑒
日本一般財團法人畜產環境整備機構研究員羽賀清典在談到糞污處理時表示,中國和日本在糞污處理上有很大的區別。日本從1960年到現在,飼養農場數量在減少,而一個豬場中飼養的頭數明顯增加,因此數量沒有明顯變化。日本糞尿處理有著與中國不同的方式,在日本豬排泄物的73.9%是糞尿分別處理,49.3%的糞便是堆肥發酵處理,76.3%的尿液是凈化處理,日本大部分都是采用這種模式,而使用沼氣處理模式的很少。
堆肥處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秘訣是水分和空氣的比例,水分多不能發酵,水分少但溫度不能提高,一般堆肥處理的水分在50%~65%,體積密度0.65kg/L,同時一定要把糞肥翻轉。除了堆積式堆肥方式,日本也有地面通氣堆肥的通氣式堆肥場。而污水的處理,則采用活性污泥微生物進行污水凈化處理,能夠凈化污水的污泥有活性微生物,通過吸收氧而消耗BOD,實現污水凈化。這種技術進一步升級后,形成了回分式活性污泥法和連續式活性污泥法,這兩種方法原理相同,通過曝氣、沉淀分成活性污泥和處理水,然后把處理水排出,再加入污水,利用活性污泥來不斷凈化污水。
京津冀養豬需要注意哪些環境問題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曹洪戰教授針對京津冀養豬環境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講到,豬圈舍衛生狀況對豬的生長、健康有一定影響,豬需要清潔干燥的環境和新鮮空氣,豬舍要有適宜的空氣流動和光照,不同生長階段的光照時間和強度不同。在京津冀地區,冬季和夏季受氣溫的影響,產房空氣質量很難控制,同時噪聲也會影響豬的休息、采食和增重,都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另外,曹教授還分析了京津冀地區的氣候特點,以及對北京、天津等環境污染的影響因素,同時也給養豬場提出了更多要求,未來北京、天津周邊將有更多生態區域,那么,京津冀地區如何進行養豬環境控制?夏季重點是通風降溫,采用濕簾加自然通風,同時,保溫也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措施,在屋頂和外墻都安裝保溫層,或者采用效果更好的噴塑保溫,甚至有些豬場使用地暖保溫。冬天關閉濕簾,采用走廊通風,更有學者提出了地道通風,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豬舍內有害氣體排放規律探析
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龍定彪開門見山,指出畜禽養殖氣體排放影響空氣環境質量、危害人畜健康。為此,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在重慶榮昌區的原種豬場進行實驗,得到了規律結果。
舍內空氣污染物濃度排放規律:舍內污染物的季節變化、日變化與通風狀況相關,實驗發現由于豬舍夏季開窗,冬季密閉,導致冬季通風量不足造成冬季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顯著高于夏季,而且夜間舍內通風量相對減少,污染物長時間在舍內積累,使夏冬兩季舍內氨氣和TSP濃度均在7:00達到最大值。
溫濕度對舍內污染物排放濃度的影響:溫度、濕度對空氣污染物排放濃度影響較大,且存在季節差異。實驗發現:夏季舍內氨氣濃度、氣載微生物菌落總數與溫度呈正相關,TSP與濕度呈負相關;冬季期間,氨氣和TSP與濕度呈負相關,微生物與濕度呈正相關。
養豬糞污處理的出路
北京康凱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劉士銳博士將畜禽糞污視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全國每年畜禽養殖排放污染物占農業面源污染總量的96%。因此,生態環境污染的持續惡化倒逼養殖業改變產業模式、生產方式,加大治污力度,采用綠色生產方式,對此,新環保法和水十條都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還面臨著工藝選擇、場址選擇和規劃、環境監管等問題,那么我們的出路何在?大型養殖場要以沼氣和堆肥資源化為主,中小養豬場以堆肥資源化為主。在講到使用的技術時,劉士銳博士介紹了磁分離技術,通過投加磁性絮凝劑,磁體吸附磁性絮團,然后打撈懸浮物實現水體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