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德州市民趙國華一家正在準備年夜飯,這是他們第一年使用天然氣取暖過冬。
趙國華說:“國家免費給裝了個壁掛爐,并且一年還照顧一千塊錢的氣錢,既方便,又衛生又環保。我屋里能夠達到20多度。一家人能夠歡歡樂樂,過個祥和的春節,溫溫暖暖的。”
過去,用煤炭取暖不僅成本高,而且污染大,一進入采暖季霧霾天明顯增多。在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山東的信訪件中,大氣污染問題最為突出。去年9月份以來,山東在濟南、淄博等7個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全面啟動了清潔采暖氣代煤、電代煤工程。目前,山東累計壓減煤炭消費量2706萬噸,57萬戶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其中德州市6.7萬戶,補貼總金額3億多元,正在施工的氣源項目和輸配工程也為民生用氣提供保障。
德州市燃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付存輝表示:“預計到2018年上半年,爭取通氣,切實保證以后居民用氣,日設計能力一天30萬方,正常運行一天20萬方應該是沒問題。”
在加快氣代煤、電代煤的同時,山東還因地制宜推廣海水熱源供暖。在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當地投資300多萬元,在社區附近海域建立了青島市首個海水源能源站,通過壓縮機提取海水中的熱量,為首批260戶居民集中供暖,僅此一項,每年可減少煤炭消耗300多噸。
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峰山西社區居委會委員張雪梅稱:“就是為了生態環保 為了百姓得實惠 現在每戶居民取暖費用比以前降低了三分之二 這樣一來從經濟上環保上 都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多項措施共同作用,去年山東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效果。2017年第四季度,山東全省“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同比增加了12.2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