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網運行最突出的特點,是由負荷控制轉變為頻率控制,要求調速系統具有符合要求的靜態特性、良好的穩定性和動態響應特性,以保證在用戶負荷變化的情況下自動保持電網頻率的穩定。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一次調頻功能。運行人員關注的問題不再是負荷調整,而是調整孤網頻率,使之維持在額定頻率的附近。這種調整通過操作調速系統的給定機構來完成,成為二次調頻。由于孤網容量較小,其中旋轉慣量儲存的動能和鍋爐群所具備的熱力勢能均較小,要求機組的調速系統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更小的遲緩率和更快的動態響應。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產業公司,公司領導帶領全體員工嚴格遵循國家倡導的綠色經濟產業和持續性發展戰略,針對余熱、余壓、余氣、生物等自備電廠發、供電系統電力負荷調峰不穩定、耗能高的問題,本著“科技創新、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理念,致力于電力事業的研究與開發,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即:“一種電力負荷調節系統及方法”(發明專利號:200610065761.0)和“一種電力負荷調節裝置”(實用新型專利號:200620008044X),被譽為“電力運行的革命性技術” !是一項主要應用于電力產業領域的技術改造和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的高新技術。經電力部門權威專家評審認定,該技術具有國內領先水平。
采用了我公司負載調節技術,能有效地解了上述技術難題,尤其是徹底解決了大負荷頻繁投切使發電機周波、電網網頻的波動問題,發電機組穩定運行,企業效益穩定增加。客觀地講,孤網運行是一個系統工程,機組人為調整是難免的,由于發負荷調節系統的技術應用,使得人為調整頻率減緩,大幅度降低了發電廠人員的勞動強度、保障了設備的安全運行,不存在人為解決瞬時波動的問題,僅需要根據汽壓、負荷波動、鍋爐燃燒等情況做出有計劃的適時調整。從運行情況看,發電企業的利潤是由負荷使用單位和發電企業共同創造的,機組安全運行的風險也是由負荷單位和發電企業共同承擔的。計算機監控、電話等適時調度手段、有效的電力調控措施是穩定運行的重要保證。
它突破了傳統的調節方法束縛,大膽的采用儲能技術設計理念,巧妙地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能量轉換技術和隨進隨出的設計原理,創造性地解決了與系統弱聯系的微電網輸配電系統運行的負荷調峰不穩定、耗能高問題,并且徹底解決了生產工藝中大負荷頻繁投切的負荷調節問題。在原理、結構和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創新。山西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科技查新報告》稱:“國內檢索范圍內除本項目研究人員申請的專利外,尚未見其它與本項目設計和控制方法相同的公開文獻報道。本項目研制的電力負荷調節系統在控制原理和系統設計方面均具有新穎性。”
由于該技術的創新優勢和設計縝密巧妙,技術應用全面合理,方案完整有效,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分別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1月應用于長治地區的兩戶發電企業的工藝改造。經過17個月的運行,狀態穩定可靠,性能完全達到設計水平。而且給這兩戶不同類型的發電企業每年創造經濟效益1500萬元和2300萬元(見用戶意見書)。該自備電廠微電網輸配電系統的電能質量,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在線檢測,其電壓偏差、電壓閃變、頻率偏差、電壓三相不平衡度、諧波電壓、諧波電流等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