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不確定性引發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焦慮和擔憂。
疫情之后,我國經濟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哪些領域具有發展潛能?央視財經新媒體攜手《中國經濟大講堂》特別策劃《戰“疫”后新機遇》特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獨家解讀。疫情之后我國經濟該從哪些方面發力?六大發展潛能別錯過
鄭新立表示,完成今年的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必須圍繞著擴大需求,通過改革把蟄伏的發展潛能激發出來。 當前蟄伏的發展潛能主要有六個方面。
第一,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包括七大工程,第一大工程是5G基站建設;二是特高壓輸電電路;三是城際高鐵和城市軌道交通;四是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五是大數據中心;六是人工智能;七是工業互聯網。通過這一輪新基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將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個發展潛能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包括加快農業現代化、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和開展特色小鎮的建設。第三個發展潛能是積極釋放國內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第四個發展潛能是 增加公共消費 ,主要是指公共醫療、公共衛生、教育、信息等公共消費。中國在增加公共消費、提供公共服務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 第五個發展潛能是生態環境的建設。
第六個發展潛能是 大力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增加國內的供給能力成為全球衛生防疫設備和醫療產品的供給中心,擴大這方面的出口,還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互聯互通,打通同周邊國家的交通設施。還要通過在海外建立農產品的供給基地,來擴大進口,保證國內市場供應的充分滿足。
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這些新消費熱點有待釋放
鄭新立表示,要積極釋放國內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抓住那些銷售量比較大的大宗物資,通過改革釋放國內消費需求的巨大潛力。 首先是樓市,現在居民改善住房條件的需求非常旺盛,通過增加供給滿足市場的需要,可以起到抑制房價上升的作用。有些地方已經通過改革推出了共有產權房,應當把農民工納入到城市共有產權房的覆蓋范圍,使農民在城內能夠落戶。

其次是車市。中國的汽車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擴大汽車的消費還有很大的潛力。國家發改委要求城市要逐步取消或者減少限購,其它城市不能再對汽車限購了。
鄭新立認為,要從增加道路、改善汽車使用環境這些方面來積極地想辦法。另外,電商、網絡教育的發展都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抓住這些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并激發出來,對經濟的增長會起到一個重要的拉動作用。
不“喝”汽油柴油“喝”甲醇!甲醇汽車的春天來了?
鄭新立認為生態環境的建設也是蟄伏潛能。建設生態環境要關注能源,現在我國一年進口的石油已經超過了5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用國內的煤炭把它變成甲醇,用甲醇特別是改性甲醇來替代汽油、柴油具有廣闊的前景。
甲醇替代汽油、柴油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一是可以把國內的煤炭資源利用起來,增加就業;二是能夠有效地降低顆粒物的排放,對治理霧霾發揮決定性影響;三是有利于國家的能源安全。
另外, 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也要加快發展。
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固廢的處理,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現在存量已經達到80億噸。根據測算,如果把這些固體廢物全部加以資源化利用,需要投資4萬億,每年可以增加4.1萬億的增加值、增加200多萬人就業、減少6億噸碳排放,效益非常好,需要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