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經國務院審議通過。珠三角城市一衣帶水,經濟社會互融互通,目前已發展成為超大規模的城市群。珠三角要繼續發展,區域一體化是必然
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經國務院審議通過。珠三角城市一衣帶水,經濟社會互融互通,目前已發展成為超大規模的城市群。珠三角要繼續發展,區域一體化是必然之路。
珠三角一體化中,環保問題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只有綱領,沒有措施,卻讓環保部門無從執行。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環保是干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那么,珠三角環保一體化該怎么走?東莞市環保局向省環保局提出九大建議。“這些想法都是實實在在的,不是夸夸其談。如果能做到,對東莞大大有利。”在袁紹東看來,珠三角環境要改善,必須城市群同步治污。
“這些想法都是實實在在的,不是夸夸其談。如果能做到,對東莞大大有利。”在東莞市環保局局長袁紹東看來,珠三角環境要改善,必須城市群同步治污。
建議一
建珠三角9市環保局長聯席會議制度
由省環保局設立專門機構,專職負責環保一體化的實施。每年將具體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市,年終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全面落實。除此之外,由省環保局統籌,建立珠三角9市環保局長聯席會議制度,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專職研究解決需要跨區協調解決的環保問題,并責令限期解決。
建議二
加大保護跨區域重點飲用水源力度
東江、北江、西江是珠三角地區的重要飲用水源。但是,飲用水源安全問題正日益突出。作為跨區域的重點飲用水源,需要各級各部門,特別是省政府予以高度重視。為此,建議省環保局要從流域產業布局、污染治理、責任考核等方面全面加大保護力度。
建議三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是優化生態功能區域的重要保障措施。在當前的財政體制下,要全面健全生態功能區劃的同時,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設計,確保受補償地區政府的主要職責放在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從而確保區域生態得到全面保護和發展。
我估計這點不容易做到,但是仍然要提出來。只有省、國家的層面牽頭才有可能實施,僅由一個城市是無法單獨實現的。
建議四
全省范圍內統籌布局水污染行業
電鍍、線路板、漂染、洗水、印花、制革、造紙等重污染企業,污染排放量大、污染重。但是,同樣也是珠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所必須的配套產業。因此,要在全省范圍內統籌考慮與產業配套的水環境重污染行業布局。水環境重污染行業或定點基地一般應規劃建設在飲用水源的下游地區或出海口地區,從而有效保護飲用水源。
建議五
省級協調解決河流跨區污染
珠三角地區大多屬水鄉地區,區內河網縱橫。同時,河流污染后跨區流動也是比較嚴重的現象,跨區污染由于涉及不同的政府部門,僅靠地方政府協調,往往難以解決,需要省級協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