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改造后能源費用省了產能也降了
三和管樁是中山市專業生產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知名企業。2008年珠海查理科技節能有限公司與三和聯系,希望通過EM C模式改造三和管樁的生產設備。經談判查理節能方面提出,它們出資300萬及提供技術支持。改造之后節省下來的能源費用,前三年按照三和管樁和查理節能3:7的比例分成,后兩年按照5:5分成。5年后不需返還。
三和管樁的生產工藝里,有一個環節是管樁養護,此前三和一直使用蒸汽方式養護。查理節能勘察后將蒸汽養護改成了熱水養護。技術改造后,三和管樁的能源消耗節省了30%,每個月可省21萬元左右,查理節能在前三年也每月獲得49萬元的收益,半年時間收回投資成本。
三和管樁的節能工作負責人秦經理談到,如果單從E M C項目模式上看,三和管樁確實在節能方面受益不淺,但是這個改造也有負面影響。如技術改造后,新系統與原有的養護池不匹配導致滲水,而且管樁的養護時間從原來的5個半小時提高至7小時,這就導致公司在相同的時間內產量有所下降。盡管如此,三和管樁仍然認可節能改造。今年5月,三和就利用查理節能的技術,投資60多萬元做了一個余熱利用方案,一天可節約用煤11.28噸。
困擾:利益分配影響E MC模式推廣
為何三和不繼續采用E M C模式由專業公司進行節能改造呢?秦經理談到,此前按照企業每月30天最高產能計算能耗,并以固定模式的比例分成方式,對企業不太公平,因為企業每個月的產能不穩定,比如現在接近國慶春節放假停產,但仍然要向投資方支付節能的耗能比例分成。
這個被企業稱做“分配不均”的模式,實則是當前很多企業所抵觸的問題。中山市迦南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偉銘表示,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更關注直接效益。為數不少的企業負責人非常歡迎節能改造,但是不接受改造后的利益分配,因此他們寧愿選擇一次性買斷技術,而不是長期合作。
此外,一個企業一般有多種能耗,比如水、電、煤等能源同時使用,而節能技術或節能產品公司經常僅能做單一能源的節能。馮偉銘稱,可能在改造了用水的能耗過程中,又增加了電的能耗,這種“碎片化”的改造也影響著耗能的整體改造。
不過,對節能公司而言,他們也擔心投資“打水漂”。中山一位不愿具名的官方人士稱,一般而言,耗能大的企業,經營效益也難提升,這些企業在當前激烈的競爭之下,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倒閉了,這也影響了投資方的熱情。
[未來]
成立協會希望解決“碎片化”及風險問題
日前,中山市節能行業協會成立。據介紹,此為中山市首個沒有官方人士擔任行業協會職務、沒有任何官方背景的協會。該協會將致力于解決當前EM C模式推廣中遇到的“碎片化”問題,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推進市場化節能改造。據了解,節能行業協會首批有106家會員,協會會員構成涵蓋用能耗能大戶,節能咨詢服務公司及機構等。
中山市節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曉靜表示,中山市的節能改造工作推行不順利,目前已經完成的節能改造不及中山節能潛能的1%。此前的節能相關單位均是單打獨斗,對耗能企業的改造也僅能進行部分的改造,整個節能市場都是“碎片化”,因此也影響了節能項目的推廣。而對于目前企業與投資方共同擔心的“風險”問題,南都記者獲悉,節能行業協會意向引入銀行、保險行業,通過銀行解決節能改造資金問題,保險公司擔保改造風險以及資金回收難題,雙管齊下,為EM C模式在中山的推廣保駕護航。
[背景]
中山共有300多家市重點用能單位
根據《關于做好“十二五”我省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工作的通知》和《中山市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中山2012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000噸(含1000噸)標準煤以上、5000噸標準煤以下的企業將被納入中山市重點用能單位范圍。有業內人士透露,中山共有國家級重點用能單位50多家,市級重點用能單位300多家。原計劃今年將分批次公布各重點用能單位名單,不過自3月18日公布首批68家企業名單之后,至今未有第二批企業名單公布。
統籌:南都記者 王文杰
采寫:南都記者 李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