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供電系統線損管理,充分響應國家節能減排工作推進,成為目前電力系統研究的重要課題。國網東阿縣供電公司通過多年探索和實踐,在低壓線損管理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五年內實現低壓線損率降低1.04個百分點,節約電能110萬千瓦時。在給企業帶來一定經濟效益,提高電網穩定運行的同時,對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近年來東阿公司緊緊圍繞“一強三優”現代公司戰略目標,堅持“三抓一創”的工作思路,協調推進各方面工作。在線損管理方面更注重管理的網絡性、開展的時效性、發現問題的根源性、制定措施的針對性及措施落實的及時性,以求改進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確保企業線損管理工作的持續改進。工作中,一直遵循《國家電網公司縣供電企業電能損耗規范化管理標準》的要求,通過不斷加強電氣化建設,農網升級改造工作,使線損精細化管理深入到各項日常管理工作各個環節,形成上下貫通、多方聯動、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管理機制。及時、準確提供線損信息,建立科學、高效、實用的線損分析體系。實現管理網絡化,為企業改進管理、合理實施技術、管理降損提供決策依據。
加強低壓線損指標計劃管理,實行線損小指標分級管理考核。
國網東阿縣供電公司所屬各供電所根據主管部門加強計劃管理的要求,將每年年初下達的線損率指標和線損小指標落實到各臺區責任人,要求承擔低壓線損指標的部門對指標提出合理的建議,并結合指標實際完成情況按月、季進行分解,落實責任。
實施管理降損,科學分解線損指標,實現動態考核。
要求供電所每月召開線損分析例會,分線、分臺區對線損指標進行逐個分解剖析。規范臨時用電,為客戶配備了專用計量箱、開關等用電設備,有效杜絕了無表估算計量現象。對于長期外出務工的空巢家庭,及時解除電表接線減少損耗。堅持開展用電檢查和營業普查,采取重點用戶重點查、關鍵用戶經常查、隱蔽用戶突擊查的辦法,有力地規范了電力市場秩序。完善考核機制,做到了“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將線損完成情況直接與當月獎懲掛鉤、與年終的先進評比掛鉤,增強了員工抓管理、降線損的責任感和積極性。
實施科技降損,大力推廣應用降損節能設備。
在10千伏配網建設中逐步選用低損耗的非晶合金變壓器。對負載增長較快,存在供電瓶頸的臺區及時更新更換符合供電需求的導線,推廣新型節電的高精度低耗能電子表,安裝配變低壓三相不平衡報警裝置,使三相不平衡率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加強計量管理,嚴格執行電能計量裝置管理制度。
定期輪換和校驗率100%,電子表安裝、使用率100%。
加強無功電壓管理,努力提高低壓電網電壓質量。
每年年初制定低壓電網無功電壓管理工作計劃,并制定具體措施,對農村配變的容量不匹配或運行時間較長的電容器及時進行更換,新上容量160kVA及以上的排灌配變全部加裝無功補償自動裝置,對所有農灌機井房進行了徹底改造,并配套安裝隨機低壓補償裝置,對供電半徑大、導線線徑細的農灌線路進行絕緣化地埋改造,確保實現低壓無功就地平衡,提高低壓電網供電質量;在農村配變臺區大力推廣應用多功能電子表,將無功電壓管理、三相不平衡測試、遠程抄表等功能納入一體,及時掌握低壓電網狀況,為低壓電網的整改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