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4日開幕的2014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暨東北亞煤炭交易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表示,近期應企業要求組織召開了14戶特大型煤炭企業主要領導的座談會,在會上達成了減產救市等共識。
王顯政稱,煤炭經濟下行還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從今年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的情況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短期內難以改變。據協會調研,煤炭企業的虧損面已經超過了70%,一半以上的企業出現了減發、欠發、緩發職工工資的現象。
王顯政指出,“必須嚴格控制總量,貫徹產能登記、加大違規生產的查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力爭將今年的煤炭產量壓減10%以上,維護市場的供需平衡。”
共謀減產難
國家發改委23日公布煤炭生產供應簡況稱,1—6月,全國煤炭生產略有下降。據此前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發布的數據,上半年全國煤炭產量累計完成18.16億噸,同比減少3310萬噸,下降1.79%。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各產煤省份在產量調控上的步調并不一致。內蒙古、陜西、云南減產明顯,其中云南同比降幅高達40%,山東、山西不降反升,單月產量甚至創出歷史新高。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1—6月,內蒙古全區煤炭產量為4.51億噸(調度數),同比減產4642萬噸,下降9.3%。陜西省煤炭產量2.11億噸,同比減少1238萬噸,下降5.5%。云南省煤炭產量2917萬噸,同比減少2010萬噸,下降40%。而1—6月,山東省累計產量7804萬噸,同比增加414萬噸,增長5.6%。山西省累計產量4.78億噸,同比增加932.1萬噸,增幅1.99%。
據山西省經信委數據,6月份山西省煤炭產量9504萬噸,同比增加800萬噸,超越去年12月份的9272萬噸,單月產量創歷史新高。繼今年5月超過內蒙古重回第一后,進一步拉開了與內蒙古的差距。
就此,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閻世春向記者表示,如果減產,必須由中央層面統一落實,否則很難到達效果。“單讓區域減產,誰減誰死。”
事實上,各特大型煤炭企業之間的生產情況也不盡相同。今年前6個月,中國神華商品煤產量1.55億噸,同比下降2.1%,中煤能源商品煤產量卻同比上升2.8%,至6048萬噸。
王顯政指出,要調整完善煤炭企業的考核機制。“企業希望相關部門和政府根據煤炭市場的變化,不單純考核企業的產量、產值和規模等指標,防止企業盲目追求產量的擴張,規模的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要壓減煤炭產量,須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靠市場調節,一方面靠政府引導,而政府引導的政策還包括嚴禁超產和加強安全生產監管。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在此問題上已展示出強硬態度。7月24日,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在50個煤礦安全重點縣縣委書記座談會上表示,對50個重點縣目前尚存的1700余處年產9萬噸以下小煤礦,一定要下決心關閉。
用電量預期增幅下調
煤炭頹勢難挽的背后,是全社會用電量增速預期的隨之下調。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在24日的會上表示,今年全年電力消費增速將比2013年小幅回落,“總體判斷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5%-6.5%,我們推薦的數是6%左右”。這較年初7%的全年用電量下調1個百分點。
據悉,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2.6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 增速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2季度各月增速分別為4.6%、5.3%和5.9%,呈逐月回升態勢。
中電聯預計,今年全年電力供應能力充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繼續提高。預計全年新增發電裝機9600萬千瓦,其中,煤電30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6000萬千瓦,氣電等共600萬千瓦。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3670萬千瓦,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2.5億千瓦、同比增長9.4%。
中電聯還預計,2014年底全國發電設備容量將達到13.4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8.2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為4.5億千瓦,占比接近34%。
王志軒稱,實際上用電需求已經進入換擋期,增長從10%以上的階段進入到低于10%的階段。而從投資上看,2013年火電的投資比重已經下降到25%。“由此可見,煤炭相對過剩和火電裝機明顯下降有直接的關系。而在火電投資里面,煤電的投資下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