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交易機構籌建啟動
連維良表示,要實現電價由市場來決定,發電各方要自主交易,交易的場所和平臺就變得很重要,就需要建立專門的電力交易機構,這項工作已經啟動。
對于電力交易機構如何籌建,并確保此前新電改方案中提到的“相對獨立”,發改委電力體制改革專家咨詢組專家曾明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電力交易機構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可以分為三種形式,包括股份制,由電網公司控股,其他資本可參股,以及會員制、子公司制。
另據連維良介紹,目前電力輸配電價試點已經從深圳推廣到其他6個省域電網,下一步試點將進一步擴大。
社會資本將有望分得電改蛋糕。連維良表示,要積極引進社會資本,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售電企業、進入增量的配電業務,并提出通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形式來實現社會資本對現有配電業務的進入。
據了解,售電市場蘊含萬億市場商機,四方股份、桂東電力、孚日股份、山東國能等企業紛紛投資或設立售電公司,“跑馬圈地”售電市場。
連維良稱,目前發改委正在制定至少10個電改方面的配套文件,已經有三個配套文件出臺。
正研究石油天然氣改革方案
連維良表示,要著力推進國有企業和重點行業改革,對石油天然氣等重點行業改革,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方案。
經濟下行壓力下,盤活國企,提升國企效率成為了經濟良性發展的又一引擎。根據此前財政部公布的“家底”,2013年,全國獨立核算的國有法人企業15.5萬戶,資產總額104.1萬億元,同比增長16.3%。
百億國企資產如何激活成為輿論關注焦點。而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的改革更是“硬骨頭”。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和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石油天然氣改革將遵循上中下游逐步開放,引入民間資本的思路。而對于民間資本來說,投資的風口更多集中于下游,比如加油站,投資門檻相對較低、易于操作。
而對于上中游引入民間資本,林伯強則表示,技術、資本門檻可能會成為社會資本面臨的一個問題。上游的勘探、開采領域,以往壟斷程度最高,民間資本進入的技術、資金門檻也相對比較高。而中游的改革主要是油氣管網分開,具體路徑可能是“四桶油”的管網獨立出來成立大公司,也可能是繼續各個公司運營。
此前,油氣管道也曾“開門迎客”,但效果不佳。
■ 相關新聞
回應李嘉誠撤資
發改委:惠及外來投資者改革正在展開
在9月16日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李嘉誠撤資一事提問,稱內地智庫就此評論稱香港不會像此前一樣受到照顧,甚至有傳言稱香港有財團會撤資中國。
“對于外資和外商在華投資的利益,我們現在推行的改革重要目標就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回答稱,惠及更多的外來投資者的各項改革正在展開,旨在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成效在陸續顯現。
連維良表示,全球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國今年1-8月份,外商投資增長了9.2%,其中服務業的外來投資增長了20.1%。
李嘉誠撤離中國一事最近再起波瀾,9月8日,李嘉誠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與電能實業有限公司宣布重組。有媒體認為,作為目前李嘉誠商業帝國中唯一一家在中國境內注冊的長和系公司,電能實業并入長江基建后將會退市,這意味著龐大的李氏長和系企業注冊地將全部遷離中國。隨后9月12日“瞭望智庫”刊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將事件推向輿論風暴口。
“‘中央收回1萬億沉淀資金’說法不準確”
16日國新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進展與成效情況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發改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答記者問稱,“中央收回了大概1萬億財政預算未花的支出”說法不準確,清理財政的沉淀資金是兩千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