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2月18日電 (記者 殷春永 劉玉桃)2015年發生12起突發環境事件的甘肅,猴年伊始念起“緊箍咒”,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致力“筑屏障”。
2月15日至18日,春節假期剛結束,甘肅就舉行“省市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研討班”,四百名重要崗位官員在此學習。會議紀律嚴明,研討班《須知》明確指出“因故不能參加大會,須向省委專門書面報告”。
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說,甘肅生態的脆弱性、戰略性、復雜性在全國都是典型的。他認為,“綠色”發展的目的是“筑屏障”。
之所以稱為“典型”,是因為甘肅近九成國土面積屬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土流失、沙化、草原退化、濕地萎縮……生態問題類型多樣。
為此,國家2014年批復甘肅為“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兩年來,甘肅啟動了億元以上生態項目11個,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王三運提出,甘肅下一步將推動生態建設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治理、單一措施向綜合措施轉變,著力構建河西祁連山內陸河生態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區黃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區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隴東隴中地區黃土高原生態屏障和中部沿黃河地區生態走廊等“四屏一廊”,為打造生態安全大屏障奠定堅實基礎。
王三運表示,甘肅幅員遼闊,生態問題往往是區域性或流域性的,亟需要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生態工程,“小打小鬧地干起不了大作用”。
根據官方規劃,“十三五”時期,甘肅將全面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兩江一水”區域綜合治理、渭河源區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等規劃,加快建設黃河蘭州段、涇渭河源頭、黑河流域生態修復等工程,不斷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甘肅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循環經濟既是綠色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綠色發展的重要路徑。”王三運說,甘肅將抓緊編制《甘肅工業行業“十三五”節能降耗和循環經濟規劃》,細化淘汰落后產能的階段目標,繼續培育8條千億級循環經濟產業鏈,拓展13條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此次研討班還專門安排甘肅省委常委、副省長李榮燦圍繞“堅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綠色發展”作了專題輔導。
李榮燦從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及內涵、甘肅綠色發展成就、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并從“堅持問題導向”如何推動這項工作進行了闡述。
李榮燦坦言,盡管多次組織開展環境風險排查,部分環境隱患得到整治,但環境安全風險沒有得到根本緩解。去年,共發生12起突發環境事件。
李榮燦提出,甘肅要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改革促進綠色發展,加快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實驗區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加快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破解一些城市面臨的“垃圾圍城”困境。
研討班學員、秦安縣縣長程江芬說,在基層對新常態有所學習,但這次研討班讓她理解得更透徹。作為農業縣,她更加認識到“農作物綠色生產”的重要性,須大力推行無公害種植,強化質量安全監管。
研討班學員、甘肅省環保廳長王建中表示,如今社會,從官員到老百姓,都越來越關心環境問題,甘肅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將來如何發展,是值得大家深思的一個問題。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更要注重環保問題,環境保護從上到下要嚴格監控,出現問題不包不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