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架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正式進入航線運營,到國內首個水下采油樹成功用于中海油南海油田開采; 從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即將在榮成破土動工,到新松機器人國際總部加快建設步伐……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上海智造”被賦予更多的期待和遐想。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總產值增速高于全市工業增速5.1個百分點,扭轉了去年負增長局面。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前兩年如光伏等新興產業受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一度陷入產業“寒冬”。上海產業部門頂住壓力,咬定目標不放松,對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減,并蟄伏研發、苦練內功,如今迎來了曙光。
“大國重器”留下上海印痕
今年6月28日,一個不起眼的航班號“EU6679”搭載70名乘客從成都飛往上海,而這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架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正式進入商業運營。
憑借穩定良好的性能,剛剛投入商運不足半月,中國商飛就收獲了一份“大禮”——7月12日,中國商飛與富泰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飛機租賃公司簽署ARJ21飛機采購三方合作框架協議。中國飛機租賃將向中國商飛采購60架ARJ21—700系列飛機,總值約23億美元。借此,富泰資產旗下的印度尼西亞航空公司將成為首家單一機隊運營ARJ21—700飛機的海外航空公司。中國商飛公司總經理賀東風表示,這將標志著中國自主研制的噴氣式客機首次進入東南亞航空市場,并將對亞太乃至全球航空產業的發展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產生深遠影響。
承擔國家重大戰略任務,是上海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使命。繼中國高鐵走向世界之后,核電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張中國制造的名片。46年前,為了研發設計中國人自己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上海核工院應運而生。46年后,上海核電人續寫傳奇,作為國家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CAP1400,實現了完全自主創新。上海核工院院長、國家重大專項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CAP1400總設計師鄭明光說,美方在轉讓AP1000技術時,曾劃了一條紅線,只有反應堆熱功率突破1350兆瓦之后,才能承認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2007年12月,CAP1400第一方案中的反應堆熱功率滿足1350兆瓦左右的毛功率。2009年11月,美方又提出1350兆瓦是凈功率要求,這是嚴峻的挑戰,但也讓上海核工院最終站在了世界頂尖技術的前沿。鄭明光透露,上海核工院牽頭國內產學研近200家單位、2萬名技術人員,投入到CAP1400各環節的科研攻關。期間,上海核工院解決了一批核電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卡脖子”問題,推動了裝備制造業從二代跨越到了三代。如今,山東榮成CAP1400示范工程現場施工準備工作一切就緒,不日便可“乘風起航”。今年4月,CAP1400順利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通用反應堆安全評審,為其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高端裝備產業發力前行
高端裝備領域的快速發展,正成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要支撐。
在中國南海,由美鉆集團研發的我國首個水下采油樹,已和水下連接器、水下控制系統、水下隔水導管伸縮系統、水下防噴器等高端裝備一起成功應用于中海油南海油田開采,這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個水下生產系統投入實際使用的案例。
位于上海的美鉆集團一直致力于填補國家深海水下油氣鉆采裝備制造領域空白。經過10多年努力,公司取得了該領域中國唯一的殼牌、道達爾國際石油公司“全球合格供應商”資格,產品70%銷往歐美7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公司已立項并正在進行中的科研項目主要有“水下泥線采油系統設計制造及安裝調試技術”、“大型水下作業機器人(ROV)研發及產業化”等18余項。
公司董事局主席黃河表示,上海授予美鉆公司“上海深海水下油氣開采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讓企業吃了“定心丸”,也堅定了立足上海、不放棄控股權的信心和動力。未來,美鉆將形成覆蓋陸地、海洋、深海海底的一體化油田建設產業鏈工程,打造上海高新海洋裝備制造的一張名片。
在機器人領域,國內最大機器人企業新松國際總部的落戶,正引領上海機器人產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高地。
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表示,不論是“四個中心”還是全球具有影響力科創中心建設,上海擁有更多的國際化資源。目前,除了國際總部,新松機器人還在臨港打造了產業基地,在金橋成立了創新和研發中心,上海已經成為其全球化布局的前沿陣地。
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上海企業厚積薄發,捷報頻傳。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上海天馬第5.5代AMOLED 量產線項目已開展試生產,正在進行高分辨率、超薄和超窄邊框以及柔性OLED等技術的開發; 華力微電子承擔的“909”工程升級改造項目順利建成達產,月產3.5萬片12英寸晶圓。新能源汽車方面,上汽集團自主開發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榮威550、燃料電池轎車榮威750已達到國際水平。
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僅是“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轉型的抓手,也是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重要陣地。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表示,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上海將加快重大產業項目推進機制,組織企業承擔“兩機”(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智能制造”等專項,積極申報集成電路、MEMS等領域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布局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機器人、3D打印、新材料等產業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