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組織(GIF)副主席Hark Rho Kim教授、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能部負責人Stefano Monti博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測試包層委員會主席Bong Guen Hong博士、中國工程院譚天偉院士以及美國核學會、日本原子能機構等組織的專家分別進行學術報告。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均屬于新能源,較之于傳統化石能源,在減排和保護環境方面具有顯著的獨特優勢。中國在“去產能,調結構”能源政策下,已將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置于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
據中國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處處長鄭方能介紹,當前能源發展呈現生產利用智能化、能源利用持續寬松等特征,科技深度交叉融合是引發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關鍵因素。國際上正加速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能源開發利用模式,加快向綠色、多元、高效的可持續能源系統轉型。
他說,中國能源發展已有一定基礎,例如光伏和風電產能裝機全球第一,獨自發展了三代“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并出口國外等。與此同時,中國也面臨著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強、環境承載能力接近極限等挑戰。他說,中國“十三五”期間在能源領域推出可再生資源、智能電網、核能等七項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中國科學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長期從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設計與技術研發工作,作為應對未來氣候變化和先進核能的重要方案和途徑,鉛基反應堆被GIF組織評定為首個有望實現工業示范和商業應用的第四代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