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行走在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米山鎮南崮頭村,人們會驚喜地發現:村委大院屋頂上天藍色光伏發電太陽能電池板十分搶眼,電表上的數字快速變化;村東山頭11畝育有新品種及建有現代配套設施的蘋果園內,蘋果樹彰顯著勃勃生機;村內道路硬化工程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著……這是威海市氣象局幫扶該村后帶來的喜人變化。
南崮頭村地處山東三大水庫之一的米山水庫西邊,屬于省定貧困村,全村共有125戶300余人,其中貧困戶有46戶62人。全村共有土地485畝,大部分為山地,以種植糧食為主,且產量不高,無集體經濟收入。
威海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孝卿和局紀檢組長齊彩芬多次到村調研,實地走訪,與鎮、村干部群眾座談,詳細了解村里情況,多次召開黨組會議研究部署精準幫扶工作。他們明確提出,聚焦“精準扶貧”,關鍵把握好“精準”兩字。只有“精準”,才能讓貧困群眾得到最佳幫扶;只有“精準”,才能做到“對癥下藥,藥到病除”;只有“精準”,才能把好事辦好,才能圓滿完成脫貧攻堅戰的目標。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威海市氣象局多方施策,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積極爭取省、市財政貧困幫扶資金,用于在基礎條件較好的鄰村投資建設火龍果大棚;邀請威海市農業局技術人員到村進行實地檢測,依據檢測結果和現有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由氣象局出資建設11畝現代蘋果園,全部配齊滴管等配套設施,并在蘋果掛果前期,在園內科學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以此進一步增加村集體收入;充分利用村委大院屋頂,建設了一處小型光伏發電站。
同時,威海市氣象局還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幫助村里完善氣象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氣象預警大喇叭,將村委班子成員信息納入到文登區氣象預警信息庫,便于第一時間向其發送氣象預警信息。針對蘋果園,市氣象局技術人員會同農業部門技術人員定期到村里開展現場服務,指導果園管理。氣象部門駐村第一書記周浩亮還將專題氣象服務信息內容及時發送到“威海第一書記”微信群,共享氣象服務信息資源。
盡管南崮頭村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威海市氣象局沒有停歇扶貧的腳步,他們始終在積極尋求更多適合南崮頭村的幫扶項目,確保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