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新能源汽車市場到底發生了什么呢?
對此,《證券日報》報道稱,經過實地采訪發現,即便補貼新政已落地,但受《目錄》影響,4S店仍無法為消費者新購車輛上牌,以至于經銷商只得繼續停售到店新車。
而對于指標即將逾期的“準新能源車主們”來說,或將遭遇“一共6個月的指標保留期,由于政策變動將近3個月的時間無法選購車輛”的指標作廢尷尬。
分析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銷售區域幾乎都是有限行限購規定和補貼政策雙重優惠的特大城市,而經銷商在大城市的建店成本非常高。長達近3個月的銷售斷檔,意味著經銷商將面臨巨大虧空。
而另一方面,車廠很難將上漲的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只能內部消化以及對上游電池供應廠的成本提出更高要求。現階段,車企給予動力電池企業降成本的要求高達20%-50%。而從年初至今,在新政實施前“空窗期”內,甚至已經有車企選擇自掏腰包進行補貼為銷量“保駕”。
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利潤將會從20%下降到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