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人預想不到的是,時間來到三月底,2017年的光伏市場仍然不溫不火。預期的搶裝潮不但不見蹤影,市場反而漸現頹勢。
多晶電池價格跌跌不休
事實上,一直到春節前夕,業內人士對2017年光伏市場的發展前景依然保持樂觀。大部分人認為春節之后光伏各產業鏈價格將迎來上漲。但與2016年初多晶硅價格強勢反彈對比,2017年春節后組件價格僅僅小幅上調兩三分錢后就開始了下跌,多晶電池、多晶硅片價格更是一路下滑。據數據顯示,由于內需走弱,太陽能多晶電池價格持續下跌,不少多晶電池廠商已經面臨成本保衛戰。數據顯示,多晶電池片成交價格降至US$0.20-0.205/W、RMB1.62-1.67/W,已經跌破部分廠商的成本線。與此同時,受多晶電池價格下跌影響,多晶硅片價格也在三月跌至US$0.63/pc上下。
與多晶產業鏈普跌不同的是,2017年2月份單晶市場卻異常火爆,一直到三月,單晶硅晶圓仍供不應求、價格開始上升。單晶電池片的銷售狀況與價格也相當穩定,單晶PERC電池價格達到US$0.31/W左右。
但是在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的情況下,火爆的單晶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最新的數據顯示,單晶硅片價格已稍微走弱至US$0.05-0.1/pc,單晶電池片均價亦受微幅調整,均價在US$0.248/W。與此同時,中國大型電站標案的單多晶組件最低報價已雙雙跌破RMB3/W。
近日,國電投2017年度第十批組件集中招標案在北京展開,該招標項目分成普通單晶、普通多晶、高效單晶、高效多晶四個類型。其中,普通單晶組件報價介于每瓦2.92~3.36元,普通多晶2.72~3.11元,高效單晶3.05~3.51元,高效多晶2.6978~3.2038元。
而從四個項目的投標價格來看,單晶整體價格仍高于多晶,但高效單晶最低價已比普通多晶的高價來得更低,足見普通多晶受到極大挑戰。
受到價格下跌的影響,2月28日晚,行業龍頭保利協鑫下調了3月份的硅片銷售價格。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一輪光伏景氣大周期或許就此終結,光伏市場將面臨"降溫"。
棄光限電依然難解
雖然光伏行業在2016年一路高歌猛進,但是"棄光限電"問題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因為部分區域光伏裝機增長過快而愈加趨于嚴重。如今,棄光限電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少主要市場在西北地區的光伏企業已經蒙受巨額損失。
據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光伏發電量287.17億千瓦時,占全網總發電量的4.57%;利用小時數1151小時,棄光電量70.42億千瓦時,棄光率19.81%。西北五省(區)中,新疆、甘肅光伏發電運行較為困難,棄光率為32.23%和30.45%。此外,寧夏棄光率7.15%,青海棄光率8.33%,陜西首次發生棄光限電情況,棄光率為6.89%。
2016年我國各區域棄光電量及棄光率
為了緩解棄光限電以及新能源發電消納難題,2016年3月份,國家發改委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該政策提出,電網企業(含電力調度機構)應根據國家確定的上網標桿電價和保障性收購利用小時數,結合市場競爭機制,通過落實優先發電制度,在確保供電安全的前提下,全額收購規劃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量。此后,國家能源局又發布了《關于做好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核定"三北"地區風電場保障性收購小時數在1800到2000小時之間。
一連串的政策出臺,讓新能源人士看到了解決消納難題的希望,甚至有業內人士評價道:"這是新能源行業的救命稻草"。
但是,此后部分省區出臺的保障性收購小時數顯示,保障性收購并沒有得到落實,在省級層面就打了折扣。據了解,目前只有河北、新疆、寧夏等省區出臺了保障性收購小時數,河北最低小時數為風電2000小時、光伏1400小時,新疆風電、光伏分別為700小時和500小時,寧夏風電、光伏分別為1050小時、900小時,甘肅為風電500小時、光伏400小時。而其中只有河北省達到了國家的要求,其余三省區都沒有達到。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棄水、棄風、棄光"電量共計近1100億千瓦時,超過當年三峽電站發電量約170億千瓦時!越來越嚴重的棄光問題已經成為光伏行業難以擺脫的痛點。事實證明,棄光問題并不會隨著行業的發展而漸漸消失,反而會在未來給行業造成更大的損失。光伏行業要想早日實現平價上網,必然要先解決棄光難題。
在西北地區棄光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國家政策已經開始向分布式光伏傾斜,鼓勵光伏行業發展重點向中東部轉移。與此同時,國家還出臺政策加強電網建設,鼓勵棄光問題嚴重的區域將富余電力外送。特高壓、儲能行業的發展也將對棄光限電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2017年以來,由于棄光問題以及國家政策上對分布式的傾斜,西北部地區的大型地面電站裝機將會大幅縮減,分布式光伏正式站上了風口,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棄光限電問題的惡化。但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棄光限電問題還會一直存在,要想徹底解決還需要整體光伏人士長久的努力。
補貼缺口不斷擴大
雖然近幾年光伏行業飛速發展,但是仍然對補貼有所依賴。目前光伏發電項目的盈利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來源于可再生能源補貼。而近年來,光伏裝機規模得到爆發式的增長,可再生能源補貼早已不能按時發放。光伏項目投資方的現金流壓力也越來越大。補貼的拖欠不但影響了新能源發電運營企業的現金流,更嚴重打擊了投資的積極性,其中光伏企業更加嚴峻。
數據顯示,在2016年,我國新能源補貼資金缺口已經達到600億元。一些已經進入補貼目錄的光伏電站項目無法按時拿到補貼,大大增加了這些光伏電站償還貸款的難度。業內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新增光伏裝機量保持100%以上的增長,2016年中國裝機量達到34GW,較2015年就大幅增長126%。這樣迅猛的增長造成了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總額的入不敷出,拖欠問題日益突出,2017年光伏補貼缺口有可能進一步加大。
在新能源發電補貼缺口一直不斷擴大的情況下,2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試行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核發及自愿認購交易制度的通知》,"綠色電力證書"是國家對發電企業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頒發的具有唯一代碼標識的電子憑證,由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國家能源局相關管理規定,通過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向符合資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頒發。任何企業和社會公眾均可以自愿認購"綠證",作為消費綠色電力、支持綠色電力發展的證明。
由于光伏項目技術較為成熟,該政策考慮首先將列入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目錄內的光伏發電項目(不含分布式)作為"綠證"核發對象。未來隨著產業發展及技術進步,再考慮將分布式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等項目逐步納入核發對象。
"綠證"的出現讓很多新能源發電企業瞬間感覺被打了一針"強心劑",賣"綠證"及時回籠資金或將成為新能源發電企業的新選擇。
對于"綠證",不少光伏企業認為,就光伏發電項目而言,綠色電力證書交易所獲得的收入可適當緩解光伏補貼拖欠帶來的現金流壓力。
但也有專家認為,現有綠證制度實際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是在現有補貼體系上打了一個補丁,其實際運行效果還是個問號。所以綠證很難成為光伏企業解決補貼拖欠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綜上所述,由于棄光限電問題的惡化,再加上國家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的傾斜,使得今年我國西北部地區的光伏裝機量大幅縮減。同時,補貼拖欠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投資積極性,在眾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光伏市場熱度開始下降。
無論2017年的光伏搶裝潮還能否到來,光伏行業的發展形勢都沒有業內預期的那樣美好。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無論是新增裝機量還是總裝機量都已經站在了世界之巔,但是離光伏平價上網的目標還相差甚遠。在這個關鍵的發展時期,我國光伏行業不能一味追求裝機量,而是要在保持發展的同時警惕產能過剩,摒除痼疾,堅持技術創新,降低發電成本;并將我國的光伏電站質量提升,讓光伏發電成為電力市場最有力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