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環保稅法的順利實施,近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等聯合發布了環保稅法實施條例意見稿。環保稅作為促進環境治理升級的一大利器,自去年頒布以來便被寄予厚望。然而,現實來講,稅法從公布到落地,值得期待的空間仍然很大,例如,從稅法主體設計來看,后續將如何建立起覆蓋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稅制?配套制度上,又將如何保證與環境相關的稅種的綠色化改革?需要厘清排污權的有償取得、環保稅以及環境損害賠償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從能力匹配來看,自上而下,從國家到地方、再到企業,都還需要一系列從意識到實操層面的宣傳和培訓。2018年1月1日,半年后,環保稅將正式施行,對于產業里那些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都相對欠缺的企業,這把倒逼其升級的利劍已懸掛于頂。
2017年6月8日,E20研究部發布《環境保護稅法專家解讀及廢礦物油再生行業研究報告》,邀請了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高樹婷研究員做了環境保護稅法的解析,在業界獲得極大關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的發布,為進一步解析環保稅法等相關政策,E20結合高樹婷研究員的分享深化了研究,本篇重點聚焦于環保稅對產業的影響。
環保形勢及稅制綠化促進費改稅
我國的排污費改環保稅(污染排放稅)經歷了四個階段,污染者付費原則確立階段、試點-制度建立并完善階段、調整收費標準階段、環保稅提出研究-立法階段(具體進程如圖1所示)。在環保稅法通過半年后(6月26日),公眾得以正式參與建言獻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