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大氣十條》實施已4年多。李干杰在肯定取得成效的同時說,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空氣質量狀況出現波動,今年各地空氣質量改善幅度明顯放緩,一些地方甚至出現污染反彈,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的難度很大。同時,工作壓力傳導不夠,部分區縣政府工作不落實、主動性不夠、責任心不強,對一些長期存在的環境違法問題發現、處置不及時。
李干杰認為,秋冬季防控措施的針對性不強,空氣質量改善不明顯,重污染天氣多發頻發,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也抵消了全年空氣質量改善效果。他表示,重污染天氣應對存在短板,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不嚴不細不實、減排措施力度偏弱,預警啟動不及時,應急措施沒有真正落實等問題普遍存在。
今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收官之年,眼下已到了最后沖刺階段。李干杰說,東北地區冬季供暖即將開始,要防止集中起爐造成大氣污染現象發生;要制定科學有效可考核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夯實應急預案減排措施項目清單。完善和強化省級重污染天氣聯合預測預報機制,著力提高預測預報能力。“當預測到可能出現大范圍持續重污染天氣過程時,及時從嚴啟動應急預案。”李干杰說。
強化環境執法監管仍然是大氣污染防治的一個重要手段。對此,李干杰要求,各地要組織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環保部也要集中組織區域執法力量,采取交叉執法方式,對東北、陜西關中和成渝地區進行專項督查。”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定期公布不達標企業名單,對超標排放、通過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大氣污染物的,依法嚴肅查處;對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行為堅持“零容忍”;對污染嚴重的城市,采取約談、限批等方式,督促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李干杰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履行改善行政區域環境質量的責任,按照《大氣十條》目標任務清單,逐項對標清查,確保各項任務措施如期完成。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研究制定專門的防控方案,逐級分解各項工作,并建立責任追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