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農民工都能買得起的智能安防門窗。”曾經的“下鄉知識青年”吳昊如是說。
吳昊,新三板掛牌公司上海同百智能門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百科技”,證券代碼“838333”)創始人、董事長。
據說,這種智能門窗自帶報警系統,出門在外再也不用擔心“不速之客”來偷東西啦。
2017年10月12日, 在上海浦東新區的辦公室,吳昊接受新三板在線專訪,講述同百科技與智能安防門窗的故事,并述說了公司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那些坎兒。
一場大火后堅定做門窗生意
1975年,吳昊來到湖南省安鄉縣,做了三年知青隊長。但正如那時所有知青,吳昊的命運也在高考重啟第二年(1978)發生逆轉。這一年,他如愿考入華南理工大學。
1982年,畢業后的吳昊就被分配到中央機關。在這里,他多年負責新技術、新設備引進,從而對新材料技術相關產業有了深刻了解。
尤其是門窗方面的新技術和新材料。就在上世紀80年代,建筑節能新材料方面的產業,開始受到關注。而這也成為吳昊離開公職“下海經商”后選擇從事的首選行業。
2007年,同百科技創始人吳昊和潘秋霞在上海金山區買入場地。2009年,他終于決定進入門窗行業,并成立公司。2010年,公司便已經開始投入生產。
而就在同百科技正式開始投入生產的那一年末(2010年11月15日),一場嚴重火災讓吳昊堅定要做“新材料智能門窗”的決心。
當時,上海教師公寓大火,公寓做外墻保溫的材料易燃,火災造成數十人死亡的不幸后果。在吳昊看來,某種意義上講,用外墻保溫是個偽命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門窗,“從那個時候,我就認識到新材料門窗行業今后肯定可以長久。”
就這樣,創立以來,同百科技一直從事門窗制作及安裝,從鋁合金門窗、塑鋼門窗、幕墻,到目前的智能門窗系統等,產品普遍用于大型城市公共建筑和高檔住宅樓,而智能門窗也適用于各類智能化家居門窗管理系統。
“公司擁有完整的玻璃深加工,而99.99%的門窗企業都沒有玻璃深加工。”吳昊進一步表示,公司擁有完整的生產線,既可以做門窗,又可以生產玻璃,最后可以組成完整的體系。
創業伊始,同百科技也有一段艱難期。“任何行業做起來都不是那么容易,在企業起步的時候,讓市場認識并認可成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
吳昊坦言,門窗不是新興行業,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中小門窗企業,如何讓市場認識你,甚至讓別人信任你并愿意用你的產品,成為必須跨越的一道坎。
但如今,同百科技已經獲得碧桂園、中海、萬科等數十個知名房地產企業、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等眾多客戶支持。公司大客戶覆蓋華東、長三角、華南、廣東、河南等地。
這一點,從公司業績上可以看出。2016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同比增長27.30%;實現凈利潤1223.35萬元。而2017年上半年,不過六個月時間,公司營收就增長近4成至7038.04萬元,凈利潤增長近2倍至1003.72萬元。
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門窗企業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流動資金必不可少,而門窗行業特性決定公司必然存在著大量應收賬款。畢竟,客戶一般按工程進度節點付款,完成一部分工程,付一部分貨款。
但吳昊卻認為,發展難點不只是缺錢問題。“管理問題也是一大難點,不能盲目擴張,要在保證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前提下擴張。”
實際上,門窗行業與房地產行業發展息息相關。在如今房地產波動發展的情況下,門窗企業也需要相應調整發展策略。吳昊對新三板在線表示,對公司來說,房地產市場調整越大,就意味著高端智能門窗的優勢更明顯。
而如今智能門窗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現在的市場太分散形成不了直接的競爭,呈現‘大行業,小企業’的特征。”但吳昊清醒認識到,也許十年、二十年以后,市場集中度提高,就只有幾十家大的門窗企業。
“同百科技希望以后成為第一個全國性的門窗企業,在遍布各個大的區域建立加工中心,布局全國。”吳昊毫不諱言其野心。
今年6月,為了解決產品運輸痛點,公司已經在河南、廣東等地區分別成立了華北、華南加工中心,通過先期租賃產房及自主購買配置設備的形式實現生產本地化。
吳昊對新三板在線坦陳,“公司在資本方面有明確的規劃。事實上,2016年8月18日,選擇掛牌新三板時,吳昊就意識到:“想要公司做大,不走資本市場是不行的。”
“當然不排除有IPO的計劃。”據其介紹, 同百科技要成為第一個全國性建筑節能門窗和智能安防門窗企業。
吳昊對新三板在線說,為了這一目標,同百科技將分三步走。具體看來,首先公司把規模做大,然后沖刺IPO;第二步:在IPO之后在全國布局各大區域,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形成100城市的聯網,真正實現互聯網+,私人定制。
“第三步,力拓展智能安防門窗市場,分享智能家居和平安社區發展的大蛋糕,最終形成三大業務模式最佳效益的疊加。”吳昊最后強調,同百科技的目標是真正成為建筑節能門窗行業的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