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號11時42分,取水點下游30米排污口顏色較清,渾濁度稀,PH值7,無氣味,無泡沫無漂浮物,水量中,初步觀察正常。”“湘潭矛戈”在微博上準時發布了這條信息。
“湘潭矛戈”的真名叫毛建偉,在微博上有3000多名粉絲的他是一名環保志愿者。從2008年開始就自發做湖南省的“母親河”——湘江污染情況的暗訪和監督工作。“我的微博隨時都在刷新自己監測的湘江湘潭段排污口的水質情況,供其他環保志愿者和粉絲查看。”毛建偉介紹說。
毛建偉是湖南頗有影響力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瀟湘”的成員,去年這個組織發動了44位環保志愿者對湘江進行了200多次實地檢測和污染巡查。
而在整個湘江流域,活躍著數千名像毛建偉這樣的環保志愿者。他們通過與政府的監管部門互動、通過微博等現代通訊手段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等方式,成為推動中國環境保護的一支重要力量——民間環保力量。
“實地檢測是為了讓普通人知道周圍的環境,他們生活的地方一年里有多少個空氣清爽的日子,身邊的河流究竟污染到何種程度,或者一壁之隔的企業排放是否達標。”綠色瀟湘項目主管唐賀說,NGO有兩個分類:一種是服務,一種是倡導,我們定位是倡導,人們關注一個地方的前提就是知道發生的事情的真相。
中國政府一直在為促進公眾知情權而努力,2007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推動信息公開,在實踐操作過程中,人們正在逐步前行。
唐賀表示,人人都應享有環境知情權,環境不應有“秘密”。“在世界各地,環保都從來都不只是政府的事情,需要公眾的參與。而公眾的參與必須建立在知情的基礎上,知道了你才會去行動。”
“環保需要的是每個人的參與,這些環保組織要做的就是倡導,而不是傳統上親力親為的服務,公眾的力量是最強大的。”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帥指出。
?。玻埃保蹦辏乖拢保啡?,一張湘江湘潭段重化工區排放紅色污水的照片被拍攝者毛建偉發到互聯網上。觸目驚心的場景立即引起公眾的關注,微博被轉發4000余次,并引起當地環保局的關注,造成污染的顏料化工廠被責令關停。
近幾年,中國的環保志愿者們開始整合零碎地分布在政府部門公布的環境統計公報、環境狀況公報、環境質量公報等中的調查數據,讓他們變成公眾讀得懂、可參考的信息庫。
“中國水污染地圖”是中國民間第一個民間環保數據庫,用戶點擊電子地圖,就可檢索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和超過300個地市級行政區的水質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包括超標排放企業和污水處理廠信息。
現在,這些關心環境的人不再滿足于舉著手機拍照片、拿著試紙測水的酸堿度,而是學著讓自己更加專業。
從2011年上半年起,民間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發起了公眾教育項目“我為祖國測空氣”,向普通公眾提供便攜式空氣質量檢測器,鼓勵公眾自測PM2.5。今年7月初,達爾問的創辦者馮永鋒又發起“尋找10000個40元”行動,決定發動10000個人,每人捐款40元來募集一臺便攜式重金屬檢測儀,委托民間環保組織測量重金屬污染。
“我期待著這臺檢測儀來到郴州,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水中五顏六色的污染物到底含有什么了。”綠色瀟湘的志愿者倪亞玲告訴記者,她希望家鄉的水可以早日恢復清澈見底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