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家政策支持,近年來我國新能源裝機規模迅速提升。2016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達到34GW,占全球新增裝機比重44%;累計裝機達到77GW,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裝機國家。2017 年上半年,受“630”搶裝因素帶動,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達到24GW,我們預計全年光伏新增裝機有望超過40GW。
有前景的光伏產業
較高的資產收益率水平:在補貼費用不變的前提下,隨著設備價格的降低,這個收益率水平不斷的提高。
足夠長期的穩定現金流:現在光伏電站拿到國家發改委的批文之后能夠享受鎖定價格的收入,國家在20年之內發多少收多少。20年以后還有5年以當地標桿電價上網的機會,恐怕我們做租賃也做不到20年,一個電站做3年、5年就有其他成本來置換,所以這個資產可以重復做很多筆。
市場空間更大:相對水電和核電來說光伏產業市場空間更大。因為中國的水資源開發的差不多了,繼續開發收益率水平會下降,增長空間基本上已經接近天花板水平;而中國核電產業周期非常長,保守是三到五年,更長是十年。
光伏的市場規模較大:國家大力推廣分布式光伏,大概有2000萬左右的資金,也可以開展這樣的融資租賃業務,而且要考慮去掉承租人30%的自有資金,而且分布式比較穩定,如果用戶好的話現金流會更高。
光伏產業存在的風險
因為棄風棄光導致的資產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現在我們取得并網許可,但是當地電網不接納風力發電,實際上是地方行政管制的問題,他們愿意接給當地的風電火電。國家已經高度重視了,尤其是針對風電,能源局已經表態,“十三五”期間是這樣的操作模式的,如果當地有限電就不給你風電,如果沒有限電就可以給你風電。
電站的質量風險:新建電站,需要看當地的風控資源情況,設備的質量和建設方的專業程度。如果是已經并網的去看過往的電費數就可以把握電站的質量問題。
補貼延遲的問題:通過查看過往的票據就大概可以了解當地的補貼延遲情況。
光伏產業與融資租賃結合
由于資金需求量大,資金需求的周期長,所以光伏產業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特別是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雖然光伏企業有很多種融資方式,但實際上,通過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貸款等渠道融資仍然較困難,也是這一因素,促使了光伏產業與融資租賃的結合。
從融資租賃公司的角度,在當前金融行業普遍面臨“資產荒”的背景下,光伏電站由于具有長期穩定現金流而成為一項優質資產,并且光伏電站投資大、資金回收期長的特點也恰好與融資租賃這種設備融資方式相契合。
光伏融資租賃的基本模式主要包括直接融資租賃、售后回租、經營性租賃、經營性售后回租四種模式。
1.直接融資租賃
直接租賃是一種比較基礎的融資模式,由租賃公司和項目公司(承租方)簽訂設備融資租賃合同,出租人從設備制造商處購買電站組件,制造商將電站組件交付給承租方,由EPC(工程總承包)公司進行施工建設,承租人在租賃期間按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2.售后回租模式
項目公司將已經建成,并實現并網發電的電站,出售給融資租賃公司,然后再租回繼續使用,租賃公司根據電站的實際運營情況以及投資總額,確定融資額度,項目公司每期向租賃公司償還租金。
3.經營性租賃模式
這是一種股債結合的模式,由項目公司提供光伏電站建設的批復文件,租賃公司提供全部的項目建設資金包括購買電站組件,廠商提供電站組件設備,然后由EPC公司負責施工建設。光伏電站建成投產之后,將光伏電站租給承租人經營(項目公司可自己承租,也可以是第三人承租),租賃公司按照投入比例獲得相應股權,并定期向承租方收取租金。
4.經營性售后回租模式
經營性售后回租模式中,承租方也分項目公司和第三方兩種。如果項目公司為承租方,項目公司將已建成并實現并網發電的電站轉讓給租賃公司,租賃公司和項目公司簽署電站轉讓合同、融資租賃合同,租賃公司將電站租給項目公司經營,并按期向項目公司收取租金;如果承租方是第三方,則電站的轉讓合同由租賃公司和項目公司簽署,承租方和租賃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合同。
其他新興戰略產業
新興裝備產業未來會不斷提高:他們不斷在市場上通過定向增發的形式或者通過出售股權的形式不斷在融資,這里蘊含著大量融資租賃的業務機會。一些傳統行業在走下坡路,我們更應該關注國家政策扶持的,而且本身又有很好現金收入水平的這樣一些行業。
能源互聯網同樣是萬億級別的市場:能源互聯網有五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儲能,儲能主要用于風電廠和光伏發電,白天有光,晚上沒有光就發不了電,他可以把光儲備起來,把儲備的電能通到電網上去獲得比較高的收益。還有是特高壓,還有智能管理、節能減排和大數據的挖掘等等。
節能環保方面發展空間巨大:環保部長表示“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增加到每年2萬億左右。今年的環保投入據查詢了一下大概700億左右(不是官方數據)。據報道稱未來投入2萬億左右,這個數據可真不敢想象,就算投入2000億也比現在投入多四五倍。但這是國家戰略層面的問題,所以未來環保方面會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