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媒體發布發改委的通知,要求糾正節能減排中簡單限電等錯誤做法。此時,一場為了完成節能任務而拉閘限電的最后決戰,已在河北、浙江等地漸次上演
本報記者奔赴浙江部分地區,記錄了此中的種種荒誕與無奈,以及限電后熱銷的柴油發電機對未來節能減排發出的挑戰
最后一年,最后一個季度,全國各地嚴防死守,為節能減排“十一五”目標進行決戰。如果完不成指標,一把手就可能被“摘帽子”。 (CFP/圖)
9月14日,張新興接到一個號稱要滅他全家的威脅電話。
張是浙江湖州經委能源處處長,他懷疑威脅來自剛剛被拉閘限電的企業。6月以來,當地限電越來越嚴,他跟許多企業的關系越來越緊張。
其實他自己也覺得很為難,因為突然要“變臉”。他以一家企業來舉例說,今年是湖州的項目推進年,上半年他還在為這家企業奔走協調解決供電問題,敦促其盡早開工,如今卻得告訴這家企業,根據新政策,新開工項目暫時都不供電。
這種尷尬,最近并非孤例。
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個季度,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的目標,全國各地都進入最后的決戰。在任務壓力大的一些地方,決戰變成了“絕”戰——拉閘,停電。
“非常時期,非常省電”
縣機關幼兒園發布信息說,“空調停止了使用,許多班級將上課搬到了走廊上”
執行初時,連煙草局、總工會、聯通、電信四個部門,都曾被罰停電一天
9月19日下午,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政府所在的行政中心,幾幢大樓均只有一部電梯在運行,電梯上還貼出一份“溫馨提示”──電梯四層以下不停靠,四層以上逢雙層到達。
此時,樓上的一些官員,正頂著三十多度高溫吹著電風扇工作。
長興縣政府正在對行政中心執行“超常規節電措施”,這樣的情況已持續了一個多月。
長興是湖州的工業大縣,能耗占到湖州的40%。8月以來,長興縣將用電配額細分到了每個用電單位,有的用電單位甚至連每天用多少都被做了細致界定。
每個單位分到的配額,都比過去正常時用量少,比如行政中心的配額比去年同期縮減20%以上。
除了政府部門,長興縣的醫院、學校、酒店、商場、娛樂場所等,也全是一樣得限電。
縣機關幼兒園發布信息說,“空調停止了使用,許多班級將上課搬到了走廊上。”
當地的工業企業,則遭受著更為嚴苛的限電措施,不少企業的用電負荷、用電額度比正常所需壓縮了三分之一甚至更多。一些高能耗行業企業,更是陷入了漫長的停工。
如果超額用電,將被拉閘斷電。長興縣發改委一位官員透露,執行初時,連煙草局、總工會、聯通、電信四個部門,都曾被罰停電一天。8月中下旬,曾一周內就有32家企業被停電。
強制措施之外,還有全民的“節電”動員。
移動運營商每天都給當地居民發短信,宣傳“空調開高點,電費省一點”之類的節電常識;當地電視臺上,這些宣傳語也反復播放,并不時曝光一些違規用電的案例。而每個學生,從幼兒園到中學,都被要求向父母發起倡議,自覺減少家庭用電。
這一場“全民參與,立即行動”的節電運動,將持續到年底。縣長章根明公開解釋為“非常時期,非常任務,非常之舉”。
節能減排為何變成限電
一位節能減排領域專家透露,在節能減排涉及的各種指標里,電力堪稱目前唯一無法作假的指標
舉全縣之力參與節電的原因,是因為“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實現,已經到了最后沖刺的一個季度。
四年之前,中國向世界承諾,2010年末要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節能和減排的這兩大目標,并層層分解到各省、市、縣、鄉鎮,以及一些大企業。
單位GDP能耗,指的是每產生萬元GDP所消耗掉的能源,主要是通過技術改造和淘汰高能耗生產方式來降低。
電力正是目前工業生產中主要使用的能源之一。一位節能減排領域專家透露,在節能減排涉及的各種指標里,電力堪稱目前唯一無法作假的指標──國內主要的電廠均已安裝聯網的發電、用電數據監測系統,中央部門可直接調閱。
而其他指標大都來自于地方上報,“易于操縱,各地完成難度都不大。”
于是,限電演變成了當前大江南北沖刺節能減排任務的一項核心工作。浙江省經信系統的一位官員,無奈地反問道,只有最后三個月,還有其他辦法么?
全國各地都在努力節能減排,圖為浙江寧波將一座焦化爐爆破拆除。 (CFP/圖)
省長給市長寫信,市長給縣長寫信
市長告訴他,如果我被摘帽子,下去前一定會先把你給免了
限電的代價是工業生產的停頓——那意味著GDP的停頓。在長興縣,政府內部的測算是,當地今年GDP的增幅,將可能因此削減0.5%。
不過,這個地方政府最為在意的追求目標,現在已不是第一位考慮因素。
這與最高領導人的嚴厲,和一個“嚴密”的層層問責機制有關。
5月5日,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總理溫家寶的強硬表態給與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節能減排目標)可不可以不完成?我大聲呼喊一聲:不——可——以!”
中央政府的強硬,與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擔憂有關。中國的能源難以長久支撐目前這樣的高消耗,早已是不爭的共識。
而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博弈,更增加了中國的壓力——按照聯合國能源署的數據(中國并不認可這一數據),2009年中國能源總消耗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因此,中國的節能減排計劃能否完成,世界矚目,也將影響到中國在國際氣候談判與其他政經博弈中的話語權。
于是,對于下層官員而言,隨著最后期限的逼近,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成了現階段最大的任務,甚至排在GDP增長之前。
在浙江,7月29日,全省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省長呂祖善的一句話,被很多與會者向下傳達任務時屢屢提及。
呂說,GDP增長8%還是10%,這只是預期性指標,但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是約束性指標,必須完成。
GDP與節能減排孰輕孰重,聽者自明。
在這次會上,呂祖善提到,自己為此專門給浙江十一個市長寫了一封信,要他們確保“堅決完成”。
這些市長中的許多,隨后也同樣給各自下屬的縣長親自去信。
如果完不成任務,等待他們的是考核時的“一票否決”,政府一把手“摘帽子”。
浙江某市一位主管節能減排的官員說,他已被預警過了——市長告訴他,“如果我被摘帽子,下去前定會先把你給免了。”
“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
一位直接和企業打交道的鄉鎮干部,則向前去安排工作的市級部門官員發火道,趕緊把我免了吧,這個限電工作我做不了
在浙江這個工業大省,節能減排的考驗來得相當突然。
在湖州經委能源處處長張新興看來,年初時自己判斷今年目標可以輕松實現——那里過去四年全都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降耗任務,單位GDP能耗已累計下降了17.66%。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至2009年末,浙江省已完成了85.42%的“十一五”節能目標。因此,對于正在走出金融危機泥潭的浙江而言,上半年各地政府最大任務仍是不遺余力的招商和推進項目上馬。
上半年來,一是早前四萬億刺激政策投下去或者所拉動的產能陸續開動,而這些往往積聚在產出值高、稅收喜人的高能耗行業,二是經濟回暖之下,企業訂單增加,開工率大幅提高。
在湖州,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幅25.4%、工業用電也增長20.8%。張新興說,“這樣的增速十幾年沒碰到”。
6月之后,壓力陡增,一些“省控”的大型高能耗企業開始限產。同時,浙江停止了向外省購電(這部分電量本是占浙江用電量的1/3),還關掉了本省的部分發電機組,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市今年最后幾個月的供電額度作了分配。
7月29日的全省節能減排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之后,各地陸續實施針對工業企業的大范圍、高強度的限電措施。
這個上下半年大變臉,著實讓地方政府頗為尷尬。
在嘉興,一個工業強鎮的黨委書記感嘆道,過去都是農民上訪,現在辦公大樓里坐滿了“上訪”要電的老板。
一位直接和企業打交道的鄉鎮干部,則向前去安排工作的市級部門官員發火道,趕緊把我免了吧,這個限電工作我做不了。
而對許多剛從金融危機中緩過氣來的企業而言,可謂是再遇挫折。
長興縣一家企業向發改委官員抱怨道,前年虧了幾百萬,去年虧了幾百萬,今年看形勢好投了一千萬下去,現在卻不能生產,這么下去自己要被逼死了。
湖州一家民營電子企業負責人也稱,現在本是旺季,但斷斷續續的開工使自己很多外單無法交付,已經丟掉了一半的訂單,員工也陸續流失了四五十個。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政府正在醞釀針對企業限電的補貼政策,但嘉興一位服裝企業老板反問記者,“失去的訂單補得回來么?”
他說,如果這部分突擊限制的電量能穩定地分攤到全年,企業自己就可以合理安排,減少損失。
對此,當地一位官員也批評說,“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
今年秋天沒有電,有電只有柴油電
在湖州,一個極為黑色幽默的個案是,一家剛拿到關停小火電補貼款的企業,轉頭又把這錢拿去買了柴油發電機
事實上,雷厲風行執行至今的限電政策,效果尚不顯著。
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在浙江,絕大部分地區9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幅仍在10%以上,嘉興和杭州甚至超過20%。
在嘉興,如今已在使用10月的用電額度,按現有用電節奏,全年的用電額度將在11月中旬花光,屆時可能連生活用電也無法保證。
這也意味著,要完成節能目標,各地企業,尤其是高能耗行業企業,將可能遭遇更為嚴苛的限電措施。
浙江省政府最近亦有進京向國務院陳情,希望考慮浙江民營企業實際困難等因素,“適度放松”,但他們得到的答案是“這個口子不能開”。“收關時到底會如何,現在誰都不知道。”上述嘉興工業強鎮黨委書記覺得,能否完成目標現在“還看不到邊”,只能拭目以待。
但企業沒法拭目以待,為了確保訂單的完成,很多企業紛紛轉用大功率柴油發電機發電生產,盡管這樣做的發電成本和能耗都是電網供電的好幾倍。
但柴油機發出的電,因為不入電網,能耗不會被納入官方統計范疇。
這一個多月來,浙江各地報紙上發電機的廣告尤多,產品也經常賣斷貨。
在湖州,一個極為黑色幽默的個案是,一家企業剛拿到了早前關停小火電的補貼款,轉頭又把這錢拿去買了發電機。
在嘉興,上述服裝企業老板說,由于連續開機,他的工廠這個月已經用壞了兩臺發電機。
對滿地的柴油機,基層官員們普遍“沒看見”。遇到相熟企業,有的官員還會提醒一下,“把這部分賬做到明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