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公司還大力推進LED全產業鏈布局,在上游芯片、中游封裝、下游應用領域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實力。近日,包括國星光電總經理王森、副總經理雷自合、財務總監唐群力等多位高管做客證券時報·e公司微訪談,向投資者介紹公司的戰略布局和未來的發展規劃。
全產業鏈布局
國內LED行業一直有著非常鮮明的上中下游分工的特點。過去多年,國星光電主要依靠在中游封裝領域的優勢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不過,自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逐漸向上游芯片和下游應用領域拓展。“當時我們就意識到上游芯片對LED產業的核心支撐作用,因此開始切入芯片領域。”王森表示。
如今,國星光電上中下游一體的全產業鏈已經逐漸成形。王森強調,公司全產業鏈發展也有側重點,并非“齊頭并進”。“公司未來仍將以封裝為核心,以芯片和應用為支撐,采取協調發展的模式。”
在研發方面,公司每年都進行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平均研發投入達總收入的4%以上。“公司建設有博士后工作站,有大量外籍人士技術團隊,目前已經取得300多項專利,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諸多獎項,過去幾年在技術研發上也取得了很多突破。”王森表示。
提高芯片自給率
對于LED行業而言,芯片占據著至關重要的核心地位。
分管芯片業務的副總經理雷自合告訴記者,國星光電2010年上市后,就確立了全產業鏈整合的戰略方向,決定向上游芯片領域延伸。2011年,公司開始部署芯片方面的建設,2013年實現投產。
“最近兩年,公司的產品線不斷完善,從LED白光芯片延伸至倒裝芯片、RGB芯片等多元化的產品。去年,公司芯片業務已經實現盈利。”雷自合表示。
談及公司目前的芯片自給率,雷自合表示大概在30%左右,外購部分主要集中在通用性的芯片產品上。“目前,公司自產芯片的體量還比較小,而且主要專注于某些特定型號,特別是一些差異化的、市面上見不到的特定產品,借此提升公司封裝主業的競爭力。”
雷自合強調,下一步公司在芯片板塊仍會進一步擴產,加大自給率,同時提高產品技術水平。
“小間距”掘金
2017年,小間距LED業務的增長被視為公司業績的主要貢獻之一。在國星光電RGB事業部總經理歐陽小波看來,近兩年小間距LED終端應用的大幅增長,是市場需求和技術更新剛好達到了一個好的結合點所致。
“市場一直在追求更高清、更好視覺效果,小間距LED的誕生以及技術進步,剛好滿足了這一需求,在這兩年出現井噴的現象。”歐陽小波表示,“與此同時,小間距LED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過去主要是顯示屏、大樓外屏等,現在延伸至商業顯示,包括地鐵站、商場的廣告牌等,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從事小間距電視產品生產的利亞德、洲明科技等公司最近兩年的業績也呈現出高速增長趨勢,而國星光電正是它們的上游供應商,為其提供小間距LED燈珠等產品。
海外業務發力
除了國內業務的快速發展,海外業務同樣也是公司的一大亮點。2017年,公司出口同比增長100.26%。
國星光電照明事業部總經理徐振鋒指出,過去兩年,公司通過準確捕捉市場信息判斷代替光源類產品是一大發展趨勢,提前做了很多技術儲備。2017年,該市場終于迎來爆發,公司也因為提前布局而獲益頗豐。
對于出口企業而言,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就是發生在近期的中美貿易摩擦。對此,徐振鋒認為,目前雙方貿易摩擦的關鍵并不是禁止出口,主要的問題在于專利。“美國過去憑借強大的專利構建技術壁壘,對其他國家企業進行壓制。目前,我們在內部已經大手筆投入研發布局專利技術,盡可能繞開美國市場對專利的限制,盡可能地減少相關影響。”
公司財務總監唐群力也表示,中美貿易摩擦雖然沒有對公司造成直接影響,但可能對公司下游合作伙伴帶來影響,相關壓力可能傳遞到公司。“為此,公司已經在戰略層面制訂一系列結構調整的措施,包括對客戶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調整,調整投融資結構,進一步控制成本費用等;在整個產業鏈結構方面,公司也將通過全產業鏈緊密協同,抵御外部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