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節能網訊:“截至去年底,我國電力裝機容量10.63億千瓦時,規模居世界第一。大容量、高效低耗的節能環保型機組比例提高,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的火電機組占火電裝機總量的86.9%,脫硫機組占煤電機組總容量的89%。”國家電監會首席工程師楊昆11月10日在廣州舉辦的綠色電力創新國際論壇上表示,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近九成火電機組實現脫硫。
國際能源署 (IEA)前不久發布報告稱,隨著歐洲經濟低迷、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從綠色增長中心轉移到大型新興市場,中國今年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將引領綠色電力增長。
實際上,按照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將分別達到2.9億千瓦、1億千瓦、2100萬千瓦,并以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為重點,大力推廣新型供能方式。
綠色電力發展成效顯著
近年來,我國水電、風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快速發展,清潔能源發電量不斷增長。截至2011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到2.3億千瓦,占發電裝機總容量的21.9%,居世界首位;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623萬千瓦,比2006年的207萬千瓦增長21倍;太陽能、生物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也逐步提速。2011年,全國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非化石燃料發電量8242億千瓦時,占到全部發電量的17.5%,綠色電力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全國發電權交易電量達到357億千瓦時,高效環保機組利用小時數顯著提高,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6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84萬噸,減排二氧化硫6.8萬噸。同時,在跨省跨區電能交易中,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節能減排政策落實和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今年1~9月份,東北送華北電量交易機制中引入節能環保系數,共節約標準煤4550噸,減排二氧化硫220噸,減排氮氧化物690噸,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另外,在華北、東北、西北等風電富集地區建立完善了跨省區風電消納機制,在華中、南方等水電富集地區建立完善了水電減棄增發應急消納機制,有效減少了非正常棄水棄風,極大地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電源、電網結構不斷改善,清潔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其中,大容量、高參數、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的節能環保型機組比例持續提高,火電單機容量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全部火電機組的比重從2003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底的86.9%。電網結構不斷改善,特高壓、跨大區電網、區域和省級電網主網架、城鄉配電網建設統籌推進,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明顯提高。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47.79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達22.08億千伏安。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規劃,充分發揮在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領域取得的創新成果,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思路,進一步加快堅強智能電網建設。規劃到2015年,建設“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多回跨區直流輸電工程,形成聯接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負荷中心的能源配置格局。電網跨區輸電能力達到2.6億千瓦,每年可輸送電量1.2萬億千瓦時,相當于輸送原煤6億噸,有效緩解煤電運緊張矛盾;保證新增1.45億千瓦清潔能源送出和消納,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4.5億噸。
事實上,國家電網公司一直重視光伏發電并網標準制定以及試驗體系、示范工程建設。近期,針對我國光伏產業面臨的嚴峻形勢,該公司發布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有關意見和規定,進一步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完善并網服務管理、健全技術標準體系、簡化接入技術要求、加快配套電網建設,確保光伏發電及時并網、可靠輸送和全額收購。
截至2012年9月底,國家電網公司累計投資26億元,建成太陽能匯集站容量539萬千伏安,并網線路1000千米。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并網光伏發電裝機271萬千瓦,同比增長415%。今年1至9月份,該公司收購光伏發電量2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4倍。
據南方電網公司計劃發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南方電網公司將積極推動上游能源供應體系低碳發展,力促上下游共同節能減排。南方電網區域內非化石能源(即非只供一次性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將由33%至41%;智能調度一體化完成率及煤耗、脫硫、脫硝的在線監測系統接入率均將達到100%。
到“十二五”末,南方電網公司將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同實現節約或替代標煤1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近3億噸,二氧化硫300萬噸。前不久,南方電網公司發布《“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以及相關工作方案,致力于帶動上下游產業共建綠色電力產業帶。
中央發電企業作為發電行業的表率,始終關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積極采取通流改造、等離子點火、變頻改造、污水循環利用等多種節能措施,有效降低能耗指標,實現了節能、增效雙豐收。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供電煤耗平均321.11克/千瓦時,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04克/千瓦時,與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5.64克/千瓦時。僅供電煤耗降低這一項即可為企業年節約標準煤近1000萬噸,降低生產成本約8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