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
打造“節約”生活
一排排的太陽能光熱板幾乎填滿了整個居民樓的樓頂,巨大的圓形水箱立在一旁。1月6日,這是記者在位于欽州市的以居民小區樓頂看到的情景。
住在該小區市民謝先生說,熱水都是接到房間,插上卡就可以用了,非常方便。據了解,該小區樓頂安裝的3000多平方米太陽能平板式集熱器,每天可生產55℃熱水260噸,使五六千居民受益。小區物業管理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小區使用以太陽能為主空氣源熱泵為輔的方式供熱,每年可節約費用90.5萬元,與其他方式相比,約3年收回首期投資成本。同時,每年節約600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0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2噸。
去年8月,防城港市、梧州市、北海市、柳江縣、田東縣、資源縣獲批成為第四批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縣。至此,廣西成為全國獲批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應用示范城市最多的省(區)。
新房新墻材
新村新風貌
去年12月28日,天峨縣都隆村都隆屯村民,早早地來到在村口,等候他們遠方的來客——天峨縣都隆新農村建設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示范項目驗收組。驗收組剛到村口,便聽到了村民淳樸的迎客山歌:“感謝新政策,帶來新墻材。冬暖夏涼喲,不怕風雨曬。房暖心更暖,放歌謝黨恩。”
都隆屯94戶新建房屋2011年被納入全區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示范項目,由于新型墻材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隔音、隔熱、保溫等功能,并得到自治區墻改辦及當地政府“以獎代扶”的政策扶持,項目推廣得到村民極大支持。
驗收組專家告訴記者,用新墻材建的房屋,夏天比其他普通房屋溫度低兩三攝氏度,冬天則高兩三攝氏度,可謂冬暖夏涼。都隆屯發生了顯著變化,村風村貌得到了良好改善,新農村建設初見成效。
合同能源管理
讓企業邁入“低碳”
“我投資、你節能,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正在廣西悄然推廣。”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技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合同能源管理推廣使更多企業邁入節能減排的“低碳經濟”時代。
柳州供電局于2010年5月在廣西率先啟動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供電企業主要負責為有節電需求但缺少資金的企業牽線,促成其與投資公司、節能服務公司、科研機構的合作。改造工程完成后,企業將分期從節能收益中抽取工程款項支付給投資方。
“這是一種節能新理念雙贏的市場化合作方式,不用企業投入一分錢。”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說,一座辦公大樓改造前每月的電費是2萬元,大樓的業主可以通過稍低于2萬元的定額把電費包付給節能公司,改造后的月電費如果只需1.4萬元,節約下來的6000元歸業主和節能公司共享。而合同期滿后,高效能的設備和節能效益全部歸該大樓業主所有。該負責人表示:“按預算,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可使中央空調系統綜合節能20%~40%,企業水泵、風機等節能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