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北,像桃源大道這樣采用新技術節能降耗的路燈,正出現在越來越多的大街上。
近年來,按照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理念,渝北大地上正掀起一場節能降耗的攻堅戰,一路走來,成果頗豐。
2012年全區公共機構人均能耗、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以及人均耗水量較2011年分別下降3.55%、2.59%、3.57%,公共機構節能考核在全市區縣排名增幅名列第一。
完善制度
節能管理有“方圓”
鄧興倫是龍塔街道辦事處一名普通員工,目前還身兼另外一層身份——節能減排監督員。自從“上任”監督員一職后,他每天除了完成本職工作外,就常常到本樓層的其它辦公室看看是否有人白天開燈辦公、下班后是否人走燈滅……
“我這個監督員就是要督促本樓層辦公人員遵守節能減排的相關規定和要求。要是走到哪個辦公室發現溫度太低或太高,我就會馬上提醒他們,制冷的溫度不能低于26攝氏度,制熱的溫度不能高于20攝氏度。”鄧興倫滿臉認真地說道。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渝北的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做到了既有制度規范,又有專人負責落實。”渝北區機關事務管理局負責人介紹,渝北區先后研究起草了《機關節能管理制度》、《機關節能管理崗位責任制》、《公務車輛油料定額獎懲管理制度》等節能管理制度,制訂印發了《渝北區公共機構節能管理目標責任考核評價辦法》等指導性文件。
通過與公共機構簽訂目標責任書,將任務目標層層分解,形成了一個分工明確、反應迅速的責任體系,有效促進了公共機構工作步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增強共識
向浪費陋習要“效益”
“每月25日,辦公大樓的電梯就會停開,需要步行上樓上班,此刻總會深深地提醒我,能源可貴,節約能源應從我們每個人做起。”渝北區經信委工作人員龍毅口中的電梯停開,其實是渝北區大力開展的能源緊缺體驗日活動。
渝北區在宣傳節能工作時,運用“節能宣傳周”、“科普巡展”等多種載體,隨時提醒干部職工注意勤儉節約、防止浪費,堅持從點滴做起。
同時,渝北還更加注重體驗式宣傳教育,如鼓勵工作人員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大力倡導綠色出行、環保出行。
針對以往辦公用紙量大的情況,全區納入考核的公共機構中,所有單位都建設了局域網。在局域網內,各單位內部文件資料可直接發送,對不涉密文件采用網絡無紙化辦公。
目前,渝北的公共機構中,辦公用紙實行雙面打印已成為越來越多工作人員的自覺行為。當雙面打印使用完后,這些用過的辦公用紙又通過簽約的回收單位,很快回到了造紙廠的化漿池。
在渝北的廣大小學、幼兒園,用廢舊報紙、紙盒、易拉罐等物品來制作各類精美教學用具已成為一股節能新風尚。其“物盡其用”、“價廉物美”的方法,受到了廣大家長與孩子們的歡迎。
科技節能
不欠“新賬”多還“老賬”
渝北中學新校區在建過程中,安裝了節能的空氣能熱水器。僅僅這一項節能技術的運用,與采用傳統技術相比,節約用水達8848噸,節約用氣113400立方米,節約經費約13.7萬余元。像渝北中學這樣運用節能技術的學校并不是特例,目前,全區眾多已建成學校紛紛加入到節能改造的隊伍中,華鎣中學、育仁中學等學校已先后完成該項改造。
“渝北的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本著不欠‘新賬’多還‘老賬’的原則有序推進。”據介紹,不欠“新賬”其實是指渝北對部門、園區在建或擬建公共機構項目,從立項、規劃、設計、建設等各個環節都加強了節能監管,從源頭把好了節能關,避免新建成項目又面臨節能改造的再次建設。而多還“老賬”就是針對已建成、有節能改造空間的項目大力推行節能改造。
在實施改造過程中,渝北區不斷探索新方法,讓省出來的錢變成維護金。以區政府辦公大樓為例,通過實施電梯租賃式合同能源管理,按電容回饋裝置等節能設備產生的節能效益為支付租金,有效延長了電梯的使用壽命。
目前,渝北區財政每年都投入80余萬元,統一購置節能環保產品,對需要改造的項目實施建筑維護節能技術改造,以達到隔熱、保溫、采光、節電、節水的要求。
“節約能源是建設‘美麗渝北’的必由之路,公共機構承擔著管理與示范的雙重責任,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將影響全社會的節能降耗。生態渝北目標可期,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必將迎難而上。”渝北區機關事務局負責人如是說道。
文/袁成華 周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