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等因素將給工業節能減排帶來機遇,但與此同時投入不足和金融資本進入難亟待破解――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所采取的非常措施的反彈效應開始顯現,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56%,離完成全年目標的差距還很大。展望2012年,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深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給工業節能減排帶來機遇,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嚴峻挑戰,技術性節能減排難度加大,全球氣候變化博弈日趨激烈,綠色貿易壁壘加速形成。
經濟增速放緩有利于節能減排
我國經濟和工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力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增速逐漸放緩。預計2012年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放緩,GDP增速將降到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在12%左右。經濟和工業增速的放緩,對系統推進工業節能減排工作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
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雖然2011年重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輕工業,但其增速差距在震蕩中縮小。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影響,在投資趨緩、消費需求增長平穩的情況下,2012年這一發展態勢將繼續延續,這種結構的變化有利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的下降。
以拉動經濟增長的房地產投資為例,2011年開發投資增速由1~2月份的35.2%下降到1~9月份的32.0%,預計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速度將繼續下行,這將導致鋼鐵、水泥等主要高耗能產品消費需求增速大幅減緩。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提出了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積極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和環境稅費改革,上述改革的效果將從2012年起逐步顯現。企業為緩解能源資源消耗稅負增加帶來的成本增長,必然會圍繞降低能源資源消耗主動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同時,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稅收政策也將進一步調整,通過提高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出口成本,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遏制高耗能產品增長過快的勢頭。實施差別電價政策,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施懲罰性電價。上述財稅及價格政策措施的實施,有利于加快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建立。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有利于促進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一是限制“兩高”行業發展。預計2012年,我國將進一步完善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準入條件,提高“兩高”行業在能耗、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準入門檻,嚴格實施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二是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預計2012年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將超過2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的發展速度將超過上述水平,有利于整個工業附加價值的提升。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指導目錄(2010年本)》要求,2012年將淘汰6300千伏安鐵合金礦熱電爐、燒結――鼓風爐煉鉛工藝、水泥干法中空余熱發電窯等11項落后生產工藝設備,提高工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
投入不足、金融資本難進入是最大瓶頸
當前,我國工業節能減排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投入不足。一般來說,工業節能減排項目投入較大,單靠企業自身積累難以承受,而金融資本又難以進入,這與節能減排項目的特點密切相關。主要原因是:節能減排專業性很強,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項目評估能力有所欠缺;融資成本相對較高,通常形不成可變現、可用于抵押的優質資產等。現行節能減排鼓勵政策多是針對工業企業,缺乏對金融系統的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意愿不足。現實情況是,我國90%以上的節能減排項目都需要在金融資本的支持下才能實施。所以,當前亟須解決工業節能減排投入不足,而金融資本又難以進入的瓶頸制約。
另一個問題是,中西部短期內面臨既要加快發展經濟又要節能減排的兩難困境。當前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延伸呈現加速之勢,產業轉移是一把雙刃劍,在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負面影響。特別是一部分東部地區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利用一些中西部地區急于發展經濟的沖動,進行產業轉移。從短期看,在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能源資源富集區發展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具有比較優勢,其發展對當地的經濟增長、資源開發利用、勞動就業、財政稅收、外貿出口都十分重要。長期看,以“兩高”行業發展帶動的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是以能源資源的高消耗為代價的,不可避免會產生更大的環境問題,是不可持續的。
此外,我國差異化工業節能減排政策有待出臺。現行的節能減排政策沒有切實體現地區差異和企業差異。從地區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點、能源資源稟賦、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較大差異。從東到西呈現高耗能工業比重越來越高的趨勢,中西部地區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階段。從企業看,同一行業中不同企業間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也存在較大差異,比如電解鋁行業中最好企業的綜合交流電耗為13000千瓦時/噸鋁左右,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而最差企業為16000千瓦時/噸鋁。統一的節能減排政策會帶來苦樂不均問題,既不利于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相對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也不利于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發揮競爭優勢。
轉變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2012年應當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首先,轉變工業節能減排工作思路。一是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在抓好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的同時,逐步將節能減排推向工業全行業和中小企業。二是堅持生產過程與產品使用節能減排相結合,加強生態設計和綠色制造,打造綠色產業鏈,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三是堅持優化存量和控制增量相結合,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抑制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快增長。四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積極引進國外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技術,鼓勵有條件的重點行業企業到國外建設工廠和工業園區。
其次,創新工業節能減排投融資機制。一是發揮好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地方財政資金向工業節能減排項目傾斜,鼓勵重點工業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投入。二是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對工業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建立銀行綠色評級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工業節能減排項目特點的信貸模式。三是研究建立工業節能減排產業基金,在部分重點行業先行試點,積累并總結經驗,試點成功后在工業行業廣泛推廣。四是在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領域,借鑒生產者責任延伸的理念,探索建立工業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金。
另外,研究并制定差異化工業節能減排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區域工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在淘汰落后產能、新上項目能評環評以及節能減排技改資金安排等方面,充分考慮東部與中西部的地區差異。二是研究制定工業行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在節能減排技術裝備推廣、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等方面,充分考慮重點行業與一般行業的差異。三是研究制定工業企業節能減排差異化政策,在節能減排服務、綠色采購、綠色信貸等方面,充分考慮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