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走訪永定河文化公園、妙峰山鎮水峪嘴村、齋堂鎮等地,展示門頭溝區從園林綠化、清潔能源、產業轉型、廢舊礦山再利用等方面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堅決淘汰落后產能以及改善生態環境,增加環境容量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門頭溝區多年來為保證北京空氣清潔,淘汰落后產能,堅持開展大規模的生態修復及環境建設,大力推進產業轉型發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成就。
生態文明建設是十八大報告中提到的“五位一體”建設的一部分,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體現了新一代領導人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從中國實際出發,研究和制定發展戰略。我國能源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分布不均衡,人口眾多,土地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有目共睹的是,我國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全國綠化率低,大氣、水、垃圾、海洋等環境污染以及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等生態惡化現象不容樂觀。簡而言之,百姓的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劣。因此,改善賴以生存的環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解決生產方式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階段。在此背景下,我們偉大的黨高瞻遠矚地把生態文明提到了重要地位。
門頭溝區的經驗,是“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體現,門頭溝區的綠色發展是以綠色科技為基礎,探索創新對生態環境有利的技術從而創造綠色產品,實現改善環境和創造產值的雙贏。門頭溝的循環發展是通過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低碳化、回收再利用、集約化來實現環境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門頭溝區的低碳發展則是通過對溫室氣體的減排,利用科技來改善空氣質量。
門頭溝區無疑為處于轉型期各地淘汰落后產能工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對于推進節能減排、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最佳突破口,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大舉措。